數字經濟在實現穩增長、培育新動能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由新基建衍生而出的新一代數字化技術所代表的新型生產力也正不斷迭代發展,持續加速著數字產業化的進程;而在這場社會變革中,各行各業都在積極應對,商協會也不例外。然而,大眾對商協會數字化轉型的認知中仍存在著一些誤解,今天編者就帶大家一起來盤點一下外行人對商協會數字化轉型的幾大誤區。
組織誤區:指望單個部門承擔數字化轉型責任
提起數字化轉型,信息化部門往往被寄予厚望,希望他們能夠獨自承擔數字化轉型的重任。然而,數字化轉型不僅是技術的轉變,更是一場全組織的變革。單純依賴單個部門的力量,商協會數字化轉型往往難以推動;而建立由高層領導牽頭的數字化轉型團隊才是正確做法。
二、工具誤區:認為數字化手段是萬能的
實不相瞞,過去不少商協會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往往會將數字化工具和技術想得過于萬能。然而,數字化工具的應用其實是需要建立在思考的基礎上。沒有創新的思維和做法,單純應用數字化手段并不能帶來實質性的改變。編者認為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引進數字化工具的同時,也要注重培養下屬的創新意識和能力,以實現真正的數字化升級。
三、業績誤區:認為數字化轉型能夠立刻看到成效
編者相信不少商協會都曾有過這種想法:在開始商協會數字化轉型后,期望能夠立竿見影地看到效果。然而,殘酷的事實是從傳統到數字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分階段投入和改進。短期內可能無法看到明顯的收益,但長遠來看,數字化升級將為企業帶來穩定和可持續的回報。
按照編者以往的經驗,數字化本身往往不是商協會數字化轉型的真正目的,更多的是通過數字化工具或手段協助商協會內部的運營管理模式進行循序漸進的變革,從而提升商協會的運營與管理效率,為會員企業降低市場阻力。就以全球共德生態伙伴體系這一商協會數字化轉型方案為例,它洞悉了商協會的切實需求,以較低門檻、更為便捷的實際應用引導商協會逐步適應整個轉型模式,并基于自身的智慧建筑生態圈模式推出產業專區合作、平臺流量賦能、業務資源賦能、品牌營銷服務等多元化形式供商協會選擇,這樣一種不用力過猛的第三方解決方案才是真正適合商協會的可持續發展的。
在編者看來,各行業商協會要想充分發揮自身的經濟作用,不被時代變革的浪潮所淘汰,更應該首當其沖,開始考慮從傳統的商協會管理模式向數字化管理模式轉型升級。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