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委常委、貴陽市委書記陳剛接受采訪。
中新網貴陽8月21日電 (記者 張一凡 傅巖 張丹莉)8月22日,第八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將在貴陽開幕,日前,中國新聞社貴州分社獨家專訪了貴州省委常委、貴陽市委書記陳剛,讓世界華文媒體了解、認知貴陽這個“后起之秀”。
“后起之秀”登上2015中國新興城市榜首
7月23日,經濟學人智庫在北京發布了《2015中國新興城市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貴陽位列2015中國新興城市榜單之首。這是基于GDP增長、人口增長、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費支出、固定資產投資、城市建成區域、財政收入、外商直接投資、商品出口等九項核心指標對中國地級市做出的一個新興城市排名榜單。
從2010年到2014年,5年來貴陽每年GDP增速平均為15.4%,GDP總量實現了翻一番。
貴陽把大數據產業作為打造經濟發展升級版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在不到3年的時間里,獲得了“國家級大數據產業發展集聚區”、“寬帶中國”、“智慧城市”、“全國移動電子商務金融科技服務創新試點城市”等一批示范試點,被中國數據中心產業聯盟授予“最適合投資數據中心的城市”。今年5月,貴陽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暨全球大數據時代貴陽峰會讓貴陽站上國際化平臺。
近些年,貴陽在移動互聯網金融和大健康產業上也步入快速發展階段。應該說,貴陽正在利用自身良好生態,積極布局一些新興戰略產業。
對于這次新興城市榜單貴陽位列第一名,陳剛認為,有兩個關鍵因素:一是貴陽生態環境優勢,二是貴陽走了一條區別于東部又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發展新路。
經濟學人智庫在報告中說道,“那些勇于對治理管理進行改革,對重要公共服務部門(例如教育、衛生和交通)進行投資、打造宜居城市環境并培育新型產業的地方政府將最有條件獲得成功,這些城市將會獲得民間投資并吸引技術移民。”
“邁進大數據這片藍海”
在上個世紀的早些年,貴陽是一個以資源為支撐點的城市,走的是一條能礦資源的重工業發展道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貴陽生態環境遭受了嚴重“創傷”,遂在全國率先發展循環經濟,并構思著經濟社會發展的轉型,走一條新型的生態文明發展之路。
2013年,貴陽引進中國最大的三大電訊運營商在貴州建立大數據中心,同時也引進阿里巴巴和富士康等眾多知名企業來貴陽發展大數據產業。
大數據對整個中國甚至是對整個人類社會都是一個新鮮的領域。而貴陽,敢于先邁進這片藍海。“盡管我們還不知道會遇到什么樣的情況,也許是風調雨順,也許是驚濤駭浪,但我們將義無返顧地邁下去。”陳剛表示。
陳剛告訴記者,大數據中心70%的成本是電成本,而電成本中接近一半是空調運行成本。這就是說,哪里空調少,哪里的成本就低。而“爽爽的貴陽”夏天不熱、冬天不冷,這成了貴陽提出建設“中國數谷”和“數據之都”的優勢條件。
經過短時間的努力,2014年貴州以大數據為引領的電子信息產業實現規模總量1460億元,同比增長了62%。而其中,貴陽市大數據信息產業規模總量達到663億元,接近貴州省這一規模總量的一半。
陳剛表示,在貴州步入高鐵時代的今天,貴陽提出要做高鐵時代的火車頭和戰斗機式的發動機,引領貴州邁向更高一層的發展。我們做了,我們就是專家;我們做了,我們就有可能是行業標準的制定者。
貴陽與北京來個“化學反應”
貴陽如何來彌補人才、科技要素方面的短板呢?
博士出身又熟稔化學規律的陳剛清楚地知道,必須要把貴陽和誰放在一起,產生“化學反應”。對此,他想到了北京,想到了中關村。
在陳剛看來,一個地方能否聚集人才,取決于兩個因素。第一個有沒有好的工作機會,第二個有沒有好的生活條件。在大數據方面,貴陽已經與國內國際上其他城市在同一起跑線上,那么在這一方面的工作機會就是對等的。
他認為,在今天互聯網時代,在哪個地方工作已經是超越距離限制的了。而對于大數據產業的發展,應該是哪有數據的集聚,哪就有商業機遇。
“現在,中國最大的三大電訊運營商把數據存儲和數據運營支撐的企業已經在貴陽集聚了,難道我們還要懷疑數據不會在貴陽?數據不會給貴陽帶來機會?”
中關村落戶貴陽,彌補了貴陽人才方面的短板。陳剛說:“這不是一般的院所和高校人才輸送,而是連人才帶產業帶創業的一個整體的支撐。”如今,從全國各地的人才也開始向貴陽集聚。
在2015年大學生分配流向增長幅度最高的十個省份中,貴州就在其中。
“綠色”崛起
2009年,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來到貴陽,驚訝這個“中國避暑之都·爽爽的貴陽”的生態。“我一定會向英國人民推薦貴陽。貴陽是一面鏡子,反映出中國前所未有的發展狀況,尤其是在建設生態文明方面。”
習總書記曾經說過,貴州要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這句話是充滿著辯證思維的。對整個貴州來說,就是要處理好發展和生態的關系。”陳剛稱,貴陽最大的優勢是生態的優勢,而貴陽最大的風險也是生態的風險。
“貴陽不論發展任何產業,不論是園區開發還是在基礎設施建設上,都要站在生態保護的前提下考慮,必須牢牢守住生態發展的底線,這是做一切工作的前提。”陳剛如是稱。
目前中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而“新常態”的標準解釋就是,速度轉變、結構轉型、動力轉化“三個轉”。只有“轉”的時候才會有變化,只有變化的時候才有機會。
應該說,“新常態”給了貴陽重大的機會。貴陽選擇把大數據、大健康等新興產業放在貴陽發展的一個重要選擇內容上,走出一條不同于東部、有別于西部其他省份的新的發展道路。這也是貴陽的“綠色”崛起之路。(完)(中新網江西新聞轉載)